2008年1月6日 星期日

1906諾貝爾得主之卡哈爾 (Santiago Romŏn y Cajal)


Santiago Romŏn y Cajal (1852~1934)


*1906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


1. 西班牙神經科學家,神經科學之父

2. 生於西班牙阿拉貢自治區

3. 得獎事由: 關於神經系統結構的研究

4. 著作: 研究科學的第一步 (Reglas y consejos sobre investigación científica)


生平連結:


1906諾貝爾得主之哥爾奇 (Camillo Golgi)


Camillo Golgi (1943~1926)

*1906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


1. 義大利醫師與科學家

2. 出生於義大利的哥爾地那, 就學於巴費亞大學(Pavia University)

3. 得獎事由: 發現高爾基體,並將染色法革命性地利用在神經細胞之構造研究, 此稱為 "黑色反應"(black reaction).


相關影片:
1. Camillo Golgi



1973諾貝爾得主之丁伯根 (Nikolaas Tinbergen)


Nikolaas Tinbergen (1907~1988)
*1973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

1. 荷蘭動物行為學家 (Konrad Lorenz的門生)
2. 得獎事由: 研究棘魚爭鬥及求偶行為,此為研究高等哺乳類的基礎。
3. 生態學相關著作:
1951 The Study of Instinct-Oxford, Clarendon Press
1953 The Herring Gull’s World-London, Country Collins
1958 Curious Naturalists-London, Country Life
1972 The Animal in its World Vol. 1.-London, Allen & Unwin;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
1973 The Animal in its World Vol. 2-London, Allen & Unwin;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

資料來源: 諾貝爾獎:生理.醫學 台北市:橘井,1990
圖片來源:
http://nobelprize.org/nobel_prizes/medicine/laureates/1973/tinbergen-autobio.html
生平連結: http://nobelprize.org/nobel_prizes/medicine/laureates/1973/tinbergen-autobio.html

1973諾貝爾得主之勞倫茲 (Konrad Lorenz)


Konrad Lorenz (1903~1989)

*1973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

1. 維也納動物行為學家

2. 現代動物行為學之父

3. 1949 著書<所羅門王的指環>
1951 主持慕尼黑的蒲朗克行為生理學研究所
1963 著書<論鬥性>
1989 著書<雁鵝與勞倫茲>
4. 尤以研究Greylah GooseJackdaw兩種鳥類為主

5. 得獎事由:
a. 就由雛鳥發現,各種不能以合理解釋的學習行為,只能用遺傳程序來解釋。
b.
印痕理論(imprinting)
c.
鬥性理論(aggression)
相關影片:

1973諾貝爾得主之費立區(Karl von Frisch)


Karl von Frisch (1886~1982)

*1973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

1. 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
2. 1910年在慕尼黑取得Ph.D
3. 1925年在慕尼黑大學主持具有最佳研究設備的新動物學教室
4. 得獎事由:研究蜜蜂語言: 工蜂能夠分析我們見不到的偏光
之紫外線與太陽的關

係,指示食物所在的方向。
5. 重要事蹟:
1914/15 蜜蜂的色彩感覺與形態感覺
1919 蜜蜂的嗅覺與其花生物學意義
1923 蜜蜂的「語言」動物心理學研究
1932 一種淡水魚的聽覺所在(與 R. 修特塔共著)
1934 蜜蜂的味覺
1941 魚的皮膚之驚愕物值與其生物學意義
1946 蜜蜂之舞
1949 天空之偏光為蜜蜂舞的定位因子
1950 太陽在蜜蜂的生活中的指南針地位
1965 蜜蜂的跳舞語言與定位



相關影片:
生平相關連結:


參考資料: 諾貝爾生理.醫學獎 台北:橘井 1990


拉岡 (Jacques-Marie-Emile Lacan)


Jacques-Marie-Emile-Lacan (1901~1981)

1. 法國精神分析學家、哲學家

2. 就讀於史當尼斯拉學院 (College Stanislas)

3. 創立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

4. 重大紀事:

1932 博士論文<論偏執狂病態心理及其與人格的關係>

1936 在捷克的馬里蘭巴舉行的第十四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發表「鏡像理論」(The Mirror Stage)

1953 在羅馬舉行的第十七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發表 <言語與語言在精神分析學中的作用與範圍>,極為著名的「羅馬演講」或「羅馬報告」。

1953 開始為期26年的研究班講演

1964 自組「巴黎佛洛伊德學派」

1980 解散「巴黎佛洛伊德學派」,史稱「拉岡事件」

5. 重要著作: Écrits <文集>,主要收錄1936~1966年間發表在各種刊物的28篇論文。

相關影片:

1. Lacan (1) 2. Lacan (2) 3. Lacan (3) 4. Lacan (4)

資料來源: Darian Leader.Lacan New York: 1998

圖片來源:http://www.superlocal.ch/salem/?p=455

生平連結: 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Lacan#Biography